一、日常檢查與監測
1.外觀檢查
頻次:每周至少1次,重點檢查涂層是否出現起泡、剝落、裂紋、變色等異常。
工具:使用放大鏡或便攜式涂層測厚儀,檢測涂層厚度是否均勻。
記錄:建立檢查臺賬,記錄損傷位置、面積及初步判斷原因。
2.環境監測
溫濕度:在爐架周邊安裝溫濕度傳感器,確保環境溫度≤50℃、濕度≤85%。
腐蝕介質:定期檢測空氣中SO?、Cl?等腐蝕性氣體濃度,若超標需加強局部防護。
二、定期維護與保養
1.清潔處理
方法:每季度用高壓水槍沖洗表面灰塵,避免使用鋼絲刷等硬物刮擦。
難點處理:對油污、鹽漬等頑固污漬,采用中性清潔劑擦拭,嚴禁使用強酸強堿。
2.涂層修復
小面積損傷:打磨損傷區域至St3級,涂刷環氧富鋅底漆,24小時后涂刷聚氨酯面漆。
大面積損傷:劃定隔離區,按原涂層體系重新施工,每層涂刷間隔≥48小時。
3.防腐增強
陰極保護:對焊縫、螺栓連接等易腐蝕部位,安裝犧牲陽極,定期檢測電位。
防銹蠟保護:在潮濕環境區域,涂刷防銹蠟,形成封閉層。
三、防腐修復技術要點
1.表面處理
機械除銹:使用砂輪機或噴砂設備,達到Sa2.5級(表面無可見銹蝕、油污)。
化學除銹:對復雜結構,采用磷酸基除銹劑(濃度10%-15%),浸泡時間≤30分鐘,清洗后立即干燥。
2.涂料選擇
高溫環境(>120℃):選用有機硅耐熱漆(耐溫300-600℃),涂層厚度≥100μm。
化學腐蝕環境:采用玻璃鱗片涂料(厚度≥200μm),其抗滲透性比普通涂料高5-8倍。
通用型:環氧樹脂+聚氨酯體系(總厚度≥150μm),耐候性達10年以上。
3.施工工藝
噴涂:適用于大面積均勻涂裝,氣壓0.4-0.6MPa,噴槍距離30-50cm。
刷涂:用于邊角、焊縫等細節,分2-3道涂刷,每道間隔≥6小時。
固化:按涂料說明書控制干燥時間(如環氧涂料25℃時需24小時固化)。
四、安全與環保管理
1.安全措施
高空作業:使用雙鉤安全帶、速差自控器,搭建防墜落平臺。
防火防爆:施工區域30米內禁止明火,配備干粉滅火器(每50㎡配置1具)。
個人防護:施工人員需穿戴防毒面具、防護服、手套,避免涂料接觸皮膚。
2.環保要求
廢棄物處理:廢涂料桶、手套等按危廢管理,交由有資質單位處理。
VOCs控制:選用低VOC涂料(VOC含量≤200g/L),施工時開啟通風設備。
五、長期維護策略
1.預防性維護
根據環境腐蝕等級(如C5級重腐蝕環境),縮短檢查周期至每月1次。
對新安裝爐架,涂刷臨時防護涂層(如水性無機鋅涂料),運輸過程中避免磕碰。
2.技術升級
引入智能監測系統,通過傳感器實時反饋涂層電阻、厚度等數據,實現預測性維護。
試點應用新型涂料(如石墨烯改性涂料),延長涂層壽命至15年以上。
本文采摘于【宏順建設工程有限公司】主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