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前期準備
1.現場勘查與評估
結構檢測:檢查原煙囪的磚砌體強度、裂縫情況、基礎承載力,確認是否具備增高條件。
高度計算:根據環保要求(如廢氣擴散高度)或工藝需求,確定增高后的總高度及分段高度。
環境評估:評估周邊建筑、高壓線等障礙物,確保施工安全距離。
2.設計圖紙與審批
委托專業機構設計增高方案,包括結構加固、連接方式、材料規格等。
提交設計圖紙至當地住建部門、環保部門審批,獲取施工許可。
3.安全防護措施
在煙囪周圍設置警戒線,懸掛警示標志,禁止無關人員進入。
搭建防護棚或安全網,防止高空墜物傷人。
配備對講機、急救箱等應急設備。
二、施工步驟
1.原煙囪頂部處理
清理:清除頂部雜物、松散磚塊,確保表面平整。
鑿毛:對接觸面進行鑿毛處理,增加新舊磚體的粘結力。
澆水濕潤:施工前24小時對原煙囪頂部澆水,保持濕潤但無積水。
2.增設圈梁(關鍵步驟)
鋼筋綁扎:在原煙囪頂部外圍增設鋼筋圈梁,直徑不小于12mm,間距200mm,與原結構拉結。
模板安裝:支設圈梁模板,確保尺寸準確。
混凝土澆筑:澆筑C30及以上標號混凝土,振搗密實,養護7天。
3.逐層砌筑增高部分
磚塊浸泡:將磚塊提前1-2天浸泡水中,吸水率達到飽和。
砌筑工藝:
采用“三一"砌磚法(一鏟灰、一塊磚、一揉擠),確保灰縫飽滿。
水平灰縫厚度8-12mm,垂直灰縫寬度10mm,誤差±2mm。
每砌筑1.2m高度,增設一道鋼筋拉結筋,增強整體性。
預留洞口:根據設計要求預留避雷針、信號燈等安裝孔。
4.頂部收口與防水處理
收口坡度:頂部砌筑成向外傾斜的坡度(不小于3%),防止積水。
防水層施工:涂抹防水涂料或鋪設瀝青油氈,覆蓋整個頂部表面。
保護層:在防水層上鋪設一層水泥砂漿保護層,厚度20mm。
5.避雷設施安裝
在增高部分頂部安裝避雷針,與原避雷系統可靠連接。
測試接地電阻,確保≤4Ω。
三、質量檢測與驗收
1.外觀檢查
磚砌體表面平整,灰縫均勻,無裂縫、空鼓。
頂部坡度符合設計要求,無積水現象。
2.垂直度檢測
使用經緯儀或吊線錘檢測煙囪垂直度,偏差≤H/1000。
3.強度檢測
抽檢磚塊、砂漿、混凝土強度,符合設計要求。
對增設的圈梁進行回彈法檢測,強度達標。
4.防水測試
對頂部進行24小時淋水試驗,無滲漏現象。
5.資料歸檔
整理施工記錄、檢測報告、驗收文件,提交至相關部門備案。
四、安全與環保注意事項
1.高空作業安全
施工人員必須佩戴安全帶、安全繩,嚴禁酒后上崗。
腳手架或吊籃需經安全檢查,承載力滿足要求。
2.防火措施
現場禁止明火,配備滅火器。
電動工具需接地,防止觸電。
3.廢棄物處理
施工垃圾(如碎磚、砂漿)分類堆放,及時清運。
廢棄油漆桶、包裝材料按環保要求處理。
4.應急預案
制定高空墜落、坍塌、火災等應急預案,定期演練。
現場配備急救人員,確保及時救援。
五、維護建議
1.定期檢查:每半年檢查一次煙囪頂部,重點觀察裂縫、滲水情況。
2.防腐處理:根據環境腐蝕性,每3-5年對磚砌體進行防腐涂層維護。
3.避雷系統檢測:每年檢測一次避雷設施,確保接地良好。
本文采摘于【宏順建設工程有限公司】主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