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前期檢測與評估
1.結構檢測
使用超聲波測厚儀、紅外熱成像技術檢測筒體厚度、裂縫、空鼓及腐蝕程度,重點排查內壁酸性腐蝕層(如硫酸鹽結晶)和外壁風化剝落區域。
測量基礎沉降、傾斜度,評估整體穩定性。
2.材料分析
取樣分析內壁積灰成分,確定腐蝕介質類型(如SO?、NOx)及濃度,為防腐材料選擇提供依據。
針對高溫環境(如脫硫煙囪內壁40-80℃酸性液體腐蝕區),需選擇耐溫≥200℃的涂料。
二、材料適配與工藝選擇
1.內壁防腐材料
高溫區段:陶瓷顆粒增強型環氧涂料(耐溫220℃)或玻璃鱗片膠泥(抗滲性強)。
化學腐蝕區:乙烯基酯樹脂、耐酸磚或鈦合金板內襯。
2.施工工藝
底漆:環氧富鋅底漆(干膜厚度≥100μm),增強附著力與防銹。
中間層:玻璃鱗片膠泥(總厚度≥2mm),分層抹涂并壓實。
面漆:聚氨酯或氟碳面漆(總干膜厚度≥1.2mm),確保無針孔、流掛。
3.外壁防護材料
通用區段:環氧富鋅底漆(80μm)+環氧云鐵中間漆(100μm)+氟碳面漆(80μm)。
底部雨水濺落區:增加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(厚度1.5mm),提升抗沖刷能力。
鋼構件加固:碳纖維布(T700級)或304不銹鋼環箍(間距≤1.5m),通過預應力張拉控制裂縫擴展。
三、核心施工流程
1.表面處理
內壁:高壓水射流(壓力≥250MPa)或噴砂工藝(Sa2.5級標準)清除疏松層、銹蝕物及舊涂層,確保基面粗糙度40-70μm。
外壁:噴砂除銹(壓縮空氣壓力0.7MPa)達Sa2.5級,局部銹蝕部位用角磨機打磨至St3級。
缺陷修補:裂縫寬度>0.2mm處灌注環氧樹脂漿液,空鼓區域采用聚合物砂漿填充并打磨平整。
2.防腐涂層施工
底漆:噴涂或刷涂,控制單層厚度(通常80-150μm),避免流掛。
中間層:玻璃鱗片膠泥分層貼布、浸膠、壓實,確保無氣泡、空鼓。
面漆:噴涂聚氨酯或氟碳面漆,總干膜厚度≥1.2mm,色差ΔE≤2。
特殊部位處理:煙囪頂部、煙道拐彎處增加涂層厚度或附加玻璃纖維布,增強抗滲性。
3.結構加固
碳纖維布加固:對裂縫密集區粘貼T700級碳纖維布,配套環氧膠粘劑固化。
鋼帶束箍:在筒體薄弱段安裝304不銹鋼環箍,通過預應力張拉控制裂縫擴展。
四、安全與環保措施
1.高空作業安全
設置雙繩防墜系統,配備有毒氣體檢測儀(H?S、CO實時監測)。
5級以上大風、雷雨、高溫(≥35℃)或低溫(≤5℃)時立即停工。
2.環保管控
基面清洗廢水經沉淀池處理(加中和劑調節pH值至6-9)后排放。
防腐廢料(如舊涂層碎片、廢棄涂料桶)分類存放,交由有資質單位處置。
本文采摘于【宏順建設工程有限公司】主頁